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司新闻 > 【专家视角】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 助力新旧动能转换--山东济宁市装配式建筑加快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作者:德丰重工董事长张军)
【专家视角】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 助力新旧动能转换--山东济宁市装配式建筑加快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作者:德丰重工董事长张军)
嘉宾简介:
张军,山东萌山钢构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山东德丰重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嘉祥第十四届县人大常委。先后荣获第二届济宁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嘉祥县劳动模范;先后当选嘉祥县四、五、六、七、八届政协委员,嘉祥县十四届人大代表;先后担任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理事、中国钢结构协会理事、山东省钢结构行业协会副会长、山东省装配式建筑技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济宁市工商联执委、嘉祥县工商联副主席。
提要
淘汰低端产能供给,提升中高端产能供给,开展供给侧改革,进行新旧动能转换,是我国未来很长一段时期经济工作的重点。为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对装配式建筑发展提出指导目标和方案。在国家战略导向下住建部和各地方政府相关激励政策陆续出台。山东济宁市走在全国前列,2016年12月济宁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推进装配式建筑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提出建设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2017年10月济宁市住建局出台了《济宁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并获批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本文研判了国内外形势、总结了济宁市的做法,并对下一步装配式建筑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
我国作为世界上既有建筑和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仍存在建筑工业化程度低、建造技术落后、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等不足,可以说传统建筑业模式积累问题与矛盾日益突出。装配式建筑被视为建造业的重大变革,早已被发达国家广泛采用。而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能耗高、机械化水平低,建筑行业亟须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产业化发展水平,促进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装配式建筑是一场建筑业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它将为我国建筑业带来以绿色高效为特点的从手工“建造”到工业“制造”的跨越。近年来,顶层设计的密集出台为装配式建筑迎来发展的“春天”。山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牢牢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作为统领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山东优势,积极创建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通过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装配式建筑起源于 19 世纪中叶的德国,随着建筑材料的创新而被发明出来。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就开始了装配式建筑的探索,1956年5月,原建工部起草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发展建筑工业的决定》,在我国历史上首次提出了三化-设计标准化、构件生产工业化、 施工机械化。但是由于技术上的不成熟,并未获得发展。从“五五”到“八五”,则是我国装配式建筑起伏波动时期,其间北京成为最早引入装配式大板建筑的城市。“九五”到“十二五”期间是政策由放任转向鼓励的过渡期,这一阶段可以看作是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升期,为 2016年政策的全面深入做了铺垫。
近年来,由于国家供给侧改革、绿色发展、提质增效等政策推动以及建筑业人口红利退出等原因,装配式建筑在标准规范、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工厂管理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瞩目成就,成为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而这场革命必然是一场促进传统建筑行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绿色革命,也是促进建筑行业向创新发展、向绿色转型的重要方向。无论是国家相关部门还是地方政府,都对建筑工业化给予了重视,一批大型建筑企业开始从转型升级中寻求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并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不论是供给侧的生产体系,还是需求侧的市场培育,都还存在着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文件中都提出要大力推进建筑工业化发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它更是保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的基础。在建筑工业化全产业链的大趋势下,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是一项必要因素。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了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提高“中国制造和中国建造”水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质量强国、建设美丽中国等核心内容,具体到建筑行业,就是提质增效的绿色发展,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成为主要载体,在未来的几十年中,需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代表新一轮建筑业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既是传统建筑业转型与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发展,起步于2016年。201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特别是2016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是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纲领性文件。2017年,装配式建筑迎来持续聚焦、大力推广的关键一年。2017年3月,住建设部印发《“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管理办法》《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管理办法》,进一步细化了工作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随后,关于装配式建筑的技术标准密集出台。11月,住建设部公布了首批30个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分布在我国东、中、西部,装配式建筑发展出现地域性特点;公布了195个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涉及27个省(区、市)和部分央企,产业类型涵盖设计、生产、施工、装备制造、运行维护和科技研发等全产业链。这标志着装配式建筑将从试点示范走向全面推广阶段,步入高速发展时代。
从行业改革发展的全局来看,我国建筑业又向产业现代化目标迈进了一大步。目前,全国包括北京、上海等在内的累计30多个省市地区就装配式建筑发展给出了指导意见及配套措施,不少地方更是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就意味着我国装配式建筑政策环境、规范标准、技术体系、管理体系和项目落地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提供质量优良的建筑产品,是时代赋予建筑业的伟大使命。在国家、住建部和各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不断出台政策和措施的引领规范下,装配式建筑已完成从试点示范阶段向全面推广阶段过渡,并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逐步带动建筑业走向提质增效、绿色发展之路,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美好时代即将到来。
二、济宁市装配式建筑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要求更加迫切,人民群众改善居住生活条件的需求强烈,装配式建筑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困难和挑战,机遇大于挑战。从发展机遇看,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全面建设生态文明、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建设美丽中国等发展战略为装配式建筑发展指明了方向,并将济宁市列为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山东省住建厅将嘉祥列为首批山东省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城市,山东省对济宁、嘉祥加快发展寄予厚望,着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实力嘉祥、活力嘉祥、生态嘉祥、文化嘉祥、幸福嘉祥”,广大人民群众节能环保意识日益增加,对建筑居住品质、舒适度和能源消耗等更加关注,也为装配式建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为此,2016年12月济宁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推进装配式建筑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提出建设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2017年10月济宁市住建局出台了《济宁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提出了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明确了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
随着济宁市委市政府和嘉祥县委县政府文件的相继出台,市县两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建立装配式建筑工作推进机制或联系会议制度,市场关注度稳步提升,开发、生产、设计、施工等各类市场主体在关键技术研发、生产基地投资和试点项目建设等方面积极布局,成立产业创新联盟,强化实施能力建设,市场活力逐步迸发。其中在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领域大力推广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鼓励设计、施工、开发、装修企业共同组建装配式建筑产业联盟。为提高济宁构配件生产制造能力和应对专业配套器材和相关产品供应不足的情况,济宁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装配式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生产一体化总承包能力的企业集团,鼓励设计、施工、开发、装修企业共同组建装配式建筑产业联盟。同时,济宁推广应用先进成熟技术体系,鼓励本地企业积极采取拿来主义,但拿来主义并不是简单地复制国内先进成熟的技术体系,而是在广泛吸收国内外现有技术的成果时,创新适应本地特点的装配式建筑技术规范体系,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以山东德丰重工有限公司为例,山东德丰重工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由山东萌山钢构工程有限公司投资组建,是一家以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产业研发、设计、制造、安装、检测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先后被认定为“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山东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隐形冠军”、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济宁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项目库入库企业、“济宁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工作站”、“济宁市钢结构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济宁市十百千品牌培育工程培育单位”,具有中国钢结构制造壹级资质。近年来,德丰重工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为契机,以发展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为发展战略,逐步从传统钢结构加工向智能制造转型,形成以装配式建筑钢结构主体为主、装配式建筑内、外墙板及楼承板等三板为辅的装配式建筑产业链条,实现建筑行业新材料、新技术与新工艺的建筑革命。核心技术体系—《装配式钢管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创新解决了钢结构住宅室内露梁露柱的难题,正在编制山东省地方标准;公司主编的《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用钢梁、钢柱、钢支撑》三项山东省地方标准,填补了装配式钢结构住宅部品标准方面的空白。FK轻型预制外围护系统:成功解决了建筑外围护的抗震、三性、耐候、防火、隔音等一系列问题,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德丰重工先后施工了济宁市生物产业园公共科研服务中心、嘉祥县人民医院病房楼、山东嘉达科技综合楼、济宁市军分区1803工程、嘉祥县人武部民兵训练基地、嘉祥县公安局满硐派出所、嘉祥县党校大厦等多个装配式建筑项目;先后参建了上海中信泰富广场、郑州博物馆、济南西部会展中心、青岛红岛高铁站、青海海东体育馆、济宁文化中心、云山龙轨、哈尔滨机场二期工程候机楼、江南造船厂等多个国家大型项目;共获得住建部装配式建筑科技示范项目二项、山东省装配式建筑示范工程6项,山东省装配式科技示范项目3项,中国钢结构金奖一项。
济宁市近年来在装配式建筑方面,虽然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由于各方面工作基础薄弱,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逐步加以解决。一是装配式建筑起步较晚,产业基础比较薄弱。济宁市自2016年开展装配式建筑调研,组织学习,制订推进政策措施,组织示范项目建设。虽然发展势头较好,但多数企业均在投资建设中,还没能形成充足的市场供应能力,没有形成成熟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能力。二是政策落实力度不够好。部分地区仍然对装配式建筑安全性、经济性抱有怀疑态度,存在消极应付现象。三是技术能力不强。缺乏部品构件的生产、检验检测、认证等制度,缺乏与之适应的政策保障、监督管理、质量监督、技术支撑以及招投标管理等全过程监管机制和制度。设计施工管理等环节都缺乏专业人才。
装配式建筑相比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传统建筑业,可以缩短施工周期,降低劳动力依赖,减少施工扬尘和噪声污染,减少建筑垃圾和污水排放。面对我国日益严峻的环保形势,装配式建筑绿色、低碳的先天优势更加适应济宁市提出的推进绿色发展和建设生态宜居现代化济宁的发展要求。经过试点探索,装配式建筑技术、产品和管理水平也取得长足进步,在市场需求驱动和国家科技创新战略激励下,各类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将出现突飞猛进的发展,为济宁市装配式建筑实现更快发展提供支撑。从发展挑战看,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推动建筑产业从手工建造向工厂制造转变,也是建筑产业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但现阶段基于现浇设计、通过拆分构件来实现等同现浇的装配式结构,尚不能充分体现工业化生产的优势。如何形成高效加工、高效装配、性能优越的全新结构体系,如何完善信息技术对标准设计、工厂生产、装配施工、机电装修和运维等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成为发展装配式建筑需要直面的客观挑战。发展装配式建筑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加强统筹规划,突出创新驱动,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决定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培育新产业新动能,全面实现济宁市建筑业从手工制造向工业4.0的转变,打造建筑业“济宁制造”品牌。
2018年12月24日,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王蒙徽全面总结了201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分析了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提出了2019年工作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其中重点提出,以发展新型建造方式为重点,深入推进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钢结构等装配式建筑,积极化解建筑材料、用工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加快完善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体系。同时强调指出,以发展新型建造方式为重点,深入推进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此,建议济宁市要深刻认识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实现建筑业转型升级、加大供给侧改革、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给予充分重视。
一是要强化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发挥政府规划、协调、引导和服务作用,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加强企业主体实施能力建设,形成企业、市场、政府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二是要以示范带动,全面推进。根据济宁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产业发展基础,坚持试点先行,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以政府投资项目、保障性住房为示范,在重点区域率先发展,分阶段、分区域在全市统筹推进,稳步提高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推动装配式建筑整体水平提升。
三是要以产业支撑,创新驱动。积极培育综合性龙头企业和产业联盟,形成产业集聚和辐射带动效应。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方式创新,建立完善的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标准体系、产品目录和管理体系,以创新驱动发展,以装配式建筑带动建筑业、建材业及钢铁等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产业、新动能。
四是要强化区域合作,协同发展。坚持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原则,结合济宁市基础资源和优势特色,积极承接山东省产业外溢,对接周边地区产业需求,以装配式建筑为抓手深入开展区域合作,充分利用各地区优势资源,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实现区域绿色协调发展。
上一篇:引领行业发展 实现建筑革命--山东德丰重工有限公司纪实:新时代装配式建筑领航者
下一篇:山东德丰重工 引领行业发展推动新旧动能转换